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沒有大的預算作廣告或者公關,但是做品牌的動機和需求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從一點一滴開始著手品牌建設無疑是明智之舉。而包裝設計無疑是品牌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打造靜銷力,提升品牌形象的關鍵一環。然而,中國中小企業眾多,真正意識到包裝設計重要性并且把其作為營銷上關鍵一環的卻并不多。因此,務實一點的講,品牌塑造和傳播的第一步是包裝設計。廣告可以及時調換,而包裝卻不容易做到,一般更換周期比較長,所以一旦一個差的包裝出來,不僅無益于產品的銷售,而且很有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經濟損失。
設計作品一定是為營銷策略服務的,一定是為達到營銷戰略目標的,根據這個概念,大家應該很清楚這樣一個問題了:在同一個營銷過程中是先有營銷策略?還是先有設計作品?當然是先要有營銷策略了,營銷策略是為設計指明方向的航標燈,是設計的根本目標之所在,沒有了營銷策略而談設計作品的好壞是沒有什么意義的。比如有人看到一件包裝以后會說,這個包裝有點俗氣了,不好。但是他沒的搞清楚,這款包裝就是針對于農村市場開發的,就是要俗氣,為什么“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XXX”讓全國人民都覺得俗氣的廣告和設計他卻有很好的銷量呢?為什么企業有非常好的業績呢?所以俗氣并不一定就是不好,關鍵是看這種設計是針對于什么樣的消費人群,是為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相對的,有時候人們看到一件包裝作品以后會說,太洋氣了,或者有說太艷麗了等等,這些沒有經過前面思考之后的評價都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
為什么國內外設計界前些年經常舉辦一些設計大獎賽之類的活動,被評選出的最好的設計作品并不一定是生命力最強的作品的原因。常有被評為某某金獎的設計作品,而企業卻無法生存的例子。為什么?因為這樣的設計大賽沒有解決一個評價設計作品好壞的根本點,這個根本點就是,只有能產生銷售力的設計才能叫做好設計,只有能幫助企業成長的設計才能叫好設計,而參展的設計作品眾多,評論者不可能一一去研究每一件設計作品背后的營銷策略,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客觀的好作品出現。當然這些作品在構成、形式、題材、色彩、文案等方面或許很出色,但這不是評價設計作品好壞的關鍵,只是很次要的內容,而對于包裝或者對于平面作品的評判往往是這些次要的方面,卻忽視重要的包裝是為何種營銷策略服務的,這樣的評選方式能有真正的好作品嗎? 一句話營銷和包裝關起門來其實是一家人,互相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