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年來,基于P2P的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已經得到蓬勃發展,象我們熟悉的Uber、滴滴專車等興起,算得上是共享經濟的一個典型例子,雖然在中國它受到政策層面上的影響,目前可以說仍然是處于拉鋸戰中,但英國早在今年初就已經宣布決心把英國打造成共享經濟的全球中心,并從政策等層面予以支持,鼓勵發展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UK(SEUK,英國共享經濟)機構成立于2014年,它是一家與政府緊密合作的獨立機構,采用會員制(目前成員包括了非常知名的以短期租賃房屋作為業務的airbnb等),對新加入的一些公司實行人員培訓、保障消費者交易安全及處理投訴建議,可以將SEUK理解為一個規范及監管共享經濟的行業平臺。近日,位于英國巴斯的Supple Studio設計公司為SEUK建立了新品牌。
設計公司談到這個設計: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簡單平實的標志,使其能夠以一種快速及難忘的方式應用于各種共享領域,當我們看到Sharing Economy這兩個詞時,腦海里很自然地就產生了將這兩個詞共享一個字母的想法。我們同時以非常簡潔的線條繪制了很多圖標式的圖案,它們都有相同的角度,以便在不同的情況下它們都能夠方便地結合在一起使用,結合后的整體成為一個品牌的背景圖案。
英國共享經濟機構(SEUK)標識。在品牌中,以共用字母N來傳達共享經濟,確實是一種非常本能的選擇,好處是單獨使用文字標志就達到了不僅在文字意義上而且在視覺上傳達其核心理念的作用,并不需要再另起爐灶。其實初看這個標志,我會感覺它有一些凌亂感,UK的擺放的位置也感覺過于偏僻,并形成一種不穩定的視覺感,但實話說UK擺在哪里效果更好我也沒有想到——估計設計人員也曾經為這個UK如何安放大傷腦筋。只是我不明白字母G的那一小橫為什么要突出一些來,如果不突出,這個G與下面的O會結合得更和諧,至少,在宣傳語上涉及的G,他們并沒有作這樣的處理。
在宣傳及延伸應用中,仍然采用了“字母共享”的方式,事實上,出來的效果相當不錯,極大地強化了品牌的核心理念,雖然為了達到這樣的共享視覺效果,宣傳語的選用需要經過一些挑選,但這一點對于英文來說難度并不太高。
“共享經濟”,我不知道會不會只是一個花俏的名詞,類似于早些年的團購,風光一時,很快便灰飛煙滅,共享,或者分享,在我的眼中,分享一件東西應該是免費的,如果這里產生了交易,我實在分不清它與普通的一個交易有何區別。另外,雖然說是P2P,但你總能形跡可疑地發現一些大財團在其背后閃爍的身影,或許在中國,共享經濟最大的挑戰并非來自政策層面,而是誠信——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東西。